首页 >> 油嘴

内地台企生态报告亟待产业升级0阿克苏

唯仪五金网 2022-09-08 19:13:25

内地台企生态报告:亟待产业升级

4月15日,两岸经贸论坛在北京圆满闭幕。闭幕仪式上,中台办主任陈云林宣布,内地方面将进一步采取“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近年来,台商到内地投资规模不断加大,两岸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此次两岸经贸论坛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久前,广东省经济史研究会台商研究组专门组织了两岸的专家、学者,对台商投资内地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投资内地的台商九成以上比较成功,内地成为众多台商全球化战略中最成功的地区。但必须看到的是,面对与内地企业和外企的激烈竞争,台企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政治前景不明朗、融资不易等难题。进一步加强两岸经贸合作,台湾当局进一步开放台商投资内地的限制,成为两岸人民的共识。

本报摘要发表该报告,以飨读者。

报告方:广东省经济史研究会台商研究组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台商进行了一连串全球化行动,基本都以失败收场。以台湾鸿海集团为例,至今其最大的赢利点仍在内地,包括深圳、太原、北京、昆山、杭州等地建有五大生产基地,其2003年254亿台币的利润有192亿来自内地。台商赴祖国内地投资,是对全球范围进行比较之后的选择,市场规律决定了台湾当局不能阻止台商“回家”的脚步。

九成台商投资成功

1990年代以前,台商在内地投资的规模较小,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1990年代初期是台商投资内地的第一次热潮,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台企数量急剧上升,但仍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1990年代后期,受台海导弹危机影响,台商在内地的投资下滑,但利润极高。20世纪末期,在内地投资的台企几乎都赚了大钱,形成台企第二轮投资热潮,以东莞为主,向广东其它地区扩散。又因台湾当局推进“两头在内、中间在外”及台湾产业升级,台湾房地产行业及科技产业开始有计划进入。同一阶段,内地市场上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外企日渐增多,竞争渐趋激烈,加上东南亚金融风暴波及,台企“日子没那么好过了”。

新世纪开端,内地其它地区渐次开放,长三角江浙、上海等地以其优越的人文环境、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于珠三角的优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资;加上内地对外企产品内销放开,台企开始从珠三角向长三角北扩。

十多年来,台企在珠三角各地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形成如下特色(见右侧表格)。

台商在珠三角、长三角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2005年,广东省新增台资项目600个以上,合同利用台资超过18亿美元。粤台贸易额为240亿美元,同比增长一成。广东省台湾事务办公室统计,广东台企已进入收获期,赢利超过90%。

内地台商面临的挑战

新贸易格局下,如何与外企及内地企业竞争?到目前为止,台企只占据着制造业的低端市场,如前所述其业务很大一块是依赖外国技术的代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具有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优势的大型跨国企业正源源不断地涌入内地市场,这对一直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台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另外,内地企业虽晚于台企直接接触世界市场,但内地与台湾的经济竞争力正在接近。同时内地认真履行入世承诺,实现了银行、通信、建筑、运输等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为企业的竞争提供了一个更加公平的平台。在内地这个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上,台企、外企和内地企业都已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激烈的竞争使台企在内地的前景实难乐观。

产业结构如何调整?据台湾方面统计,2003年服务业在台湾产业结构中占GDP比重高达68%,其中金融保险更保持着核心地位。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就金融保险业来看,台商投资额仅位居第24名,比重不足1%。台湾当局于2004年3月底通过了“服务业发展纲领及行动方案”草案,决定未来全力发展高附加价值服务业,其中将优先发展健康保险市场及债市,以此推动台湾成为区域性筹资中心。预估到2008年,台湾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将由2003年的63.5%提高至67%。显然,两岸应加强在金融保险领域的合作,但台企必须突破台湾当局的限制以及内地现行的一些政策瓶颈。

政治前景不明朗,如何化劣势为优势?开放的内地与发达国家交往畅通,而两岸政治前景一直不明朗,在台湾当局的阻挠下,两岸至今只节假日短暂的通航;而两岸间的贸易一直要经由香港、澳门或其他地区中转,何时实现“三通”是个未知数。由此导致台商无法抢在外商之先取得先入的优势,甚至可能会丧失其在内地已掌握的产业优势。

融资难题正被逐步解决

受政策性限制,台商在内地不易融资,早期台商都只能带现金过内地投资。东莞清溪台商会创会会长游伟楠回忆:“上世纪80年代,从台湾直接进口设备到内地是不允许的。企业运转资金全靠从台湾带过来的现金,所需要的周转金起码是在台湾办企业的三倍以上。”

这种情况并非东莞一地特有,至今相当多的台企依然如此——台企产品主要是外销,除极少数台商能在内地取得一定的进出口融资额度外,多数台商进出口仍是以现金支付。珠三角、长三角台商都反映,到内地投资“本钱”一定要足,因为在内地投资所需要的周转金是在台湾办企业的“三至五倍”。

这些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内地经营环境的变迁,台企早期“台湾接单、内地生产、香港出口”模式,一部分渐转为“台湾或内地接单、内地生产、香港出口或内销”。也就是说,在台企不断向内地转移和拓展的情况下,营销财务部门也仍保留在台湾。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融资。

早期台商全部是带现金至内地,后来有部分由台湾母公司在岛内融资,随着台湾银行业进军香港,香港金融机构成为台商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与此同时,内地外商银行允许其在台湾的银行出具担保信用证给内地分行,再由内地分行针对台商设定抵押额度贷款给需要融资的台商。但繁多的手续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汉龙铁工厂董事长叶汉龙言:“港台融资靠平时个人积累的信用,而内地则要财物担保。银行部门也不习惯上门服务,好像是企业求银行给钱。我认为内地银行要转变意识,要像港台银行一样上企业的门去服务。银行也是做生意,高高在上怎么做生意?”

为了便于台企融资,两岸金融业一直在探讨合作。2002年以来已先后三次批准7家台湾银行在内地设立办事处,一些台湾保险公司也陆续获准在内地设立分支机构。2003年,东莞光正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成立,为本地银行给台资企业贷款融资做信用担保。同时东莞还在争取开有114家分行的台湾玉山银行前来设立办事处,为莞台金融业的合作与交流起示范效应。另外,正在大力开发和建设的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也将为台湾创投公司开展高新科技产业风险投资提供大量可行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内地现行政策,银行在没有任何合法有效抵押财物的情况下给企业货款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加强台资企业对内地相关金融政策的了解,国家在去年公布了《台资企业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暂行办法》,广东省台办、广东开发银行随后联合出台了《台资企业贷款操作指引》,贷款对象包括大中小企业,以及农业试验区和科技工业园区,还有促进广东东西两翼建设的项目;币种有人民币和外币。去年以来,内地一些地方开始着力解决台商在内地融资不畅的难题。

2005年末,广东省台办、广东开发银行和广东省粤台交流促进会联合举办了“广东台商迎春酒会暨国家开发银行对广东台企贷款宣介会”。广东是全国最早启动对台企贷款的省份,并计划2006年向台企贷出20亿元,5年内贷出80亿元。

不过,台企在内地的融资难题要得到真正解决,还需要时日。

四大产业合作前景看好

虽然台湾先行一步,但与内地一样同属追赶型经济,且两岸经济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和依存性,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产业、高科技产业、金融保险业、农业四大产业合作前景看好。

传统产业:台湾经济起飞于上世纪70年代,虽然在高科技产业上有很大发展,但目前传统产业仍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受岛内空间狭小劳动力成本高等因素,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便开始利用内地廉价的土地、劳力、原料进行生产。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半成品、原物料和机械设备等也在内地采购。

欲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台企从生产到营销等方面与内地企业合作是一条捷径。从上游供应链来说,内地所提供的低成本设备及配件等原材料,对台企成本控制极为有利。从下游经销网来说,在内地市场内地经销商网络从中心城市一直铺向边远乡村,使用现成的网络可大大降低台企的营销成本;在国际市场,内地产品通过台企网络可通往世界各地,同时也增加了台企的新赢利点。双方携手水乳交融,若台企能以开放的心态建立起新的产业生态圈,必能达成互利双赢。

高科技产业:2003年台湾《天下》杂志调查台湾排名前1000家企业的CEO,发现已有56%的台湾企业到内地投资,另有25%的CEO表示未来5年内可能会到内地投资。这一年,台湾高科技产品已有30%在内地生产,资讯硬件产品的40%以上在内地生产,其中笔记本电脑46%在内地生产,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内地绩效彰显。

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在生产方式上与传统工业经济相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以分散化生产为典型方式;二是由于非标准化,其技术基础以创新为核心。分散化生产使包括台企在内的众多中小企业获得发展良机,但由于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跨国大企业手中,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台企必须致力于自主研发,促进产业升级,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竞争力。为吸引高科技人才,2002年台湾当局修订的政策,把引进内地产业科技人才比例从10%放宽到20%。同时投资内地的台商企业有70%以上在内地设立了研发中心。

虽然这些内地台企的“研发中心”和“研发基地”,基本上只是将台湾设计予以技术上的部分改进,尚未有涉及核心技术的内地台企研发中心存在,但两岸科技合作的序幕已经拉开。

金融保险业:内地台企的融资问题一直是个瓶颈。而据台湾方面的统计,金融保险及不动产业占台湾生产比重的21%,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二级产业。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金融保险业内地直接投资在台商投资内地行业排行榜上居第二十四名,比重不足1%。

金融保险业在台湾有雄厚基础,各集团都强烈地希望开拓内地市场,在此形势下台湾当局于2004年3月底通过了“服务业发展纲领及行动方案”草案,其中金融保险业将优先发展健康保险市场及债市,以此推动台湾成为区域性筹资中心。入世后,内地加快金融保险等行业的开放速度,为台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至2005年已经批准设立2家台资银行、7个银行代表处、16个台资证券公司和12个保险公司代表处。显然今后两岸将加强这方面的合作,台企金融保险业前来内地投资将掀起新一轮热潮。

农业:台湾在与内地的经贸往来中,取得高达3000亿美元的顺差。但农业项目却表现为逆差,国务院台务办公室的数据显示,2004年两岸农业贸易额为4.21亿美元。由于台湾农产品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目前为止内地从台湾进口的农产品只占内地进口农产品总量的1%。

在内地低廉的原料、劳动、土地及各项税赋优惠措施,以及广阔内销市场的吸引下,从1987年开始,便有包括种植业、养殖业,以及食品加工业等在内的台商前来内地投资。如今投资范围已扩大到农业关联企业乃至旅游观光农业等,除农产品生产外中下游的配套投资也扩展到加工、销售与贸易等领域,形成产业化经营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农业方面粤台合作是有很大发展前景的。一来,双方具有相似的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加上广东境内河网纵横,水库众多,鱼塘遍布,非常适合发展高新技术农业。二来,广东是绿色食品和花卉虫鱼等农产品消费和观光农业的大市场,因此也成为兴建高新农业观光旅游区的首选地点。

总之,在农产品的国际产销活动方面台湾也较具经验与优势,有效结合双方优势,可创造双方在国际市场共赢的局面。

上一篇:中外经济学家积极看待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下一篇:当经济再度过热 不妨两手准备应对变化

扬州菱形式网带生产厂家

输送链板价格

金属筛网多少钱

平衡型网带多少钱

平衡型网带生产厂家

友情链接